乌夜啼李白如何突出表现织锦秦州女?有感情的朗读《乌夜啼》并结合全诗说说词人在恨什么

admin|
115

乌夜啼李白如何突出表现织锦秦州女

乌夜啼李白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注:①乌夜啼: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西曲歌》。②机中织锦:指闺中织妇。全诗校:“一作闺中织妇。”③远人:指在远地的丈夫。怅然忆远人:全诗校:“一作向人问故夫。”怅然忆远人:指向人问故夫 。④孤:指空。全诗校:“一作空。”⑤独宿孤房:全诗校:“一作欲说辽西。”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4分)2、全诗是如何刻画思妇形象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案:(1)前两句描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天近黄昏,鸟雀归巢,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渲染出孤寂冷清的气氛。(2)诗人运用环境烘托、鲜明的情态动作描写等手法,刻画了一个独守空房、因思念情深而无法继续织布的思妇形象。诗人借此形象表达了对妇女愁苦命运的深切同情。二:①秦州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曰:“窦韬,符国秦州人。被徙沙漠,其妻苏氏。韬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黄云城边枝欲栖”一句在诗中起来什么作用?(5分)2.这首诗是如何突出表现织锦秦州女的情感的?请就其中两点作分析。(6分) 参考答案1.本诗描绘出傍晚时分归鸦栖枝,织锦秦州女空房中思念丈夫,自伤孤寂的情景。(2分) “黄云城边枝欲栖”一句突出城边景色之暗淡,渲染(营造)了凄凉气氛,奠定了诗歌之感伤基调。(3分)2. (每点3分,手法2分,分析1分;答对两种即可;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①以归乌夜啼渲染氛围,为下句表现织锦秦州女思亲念远的孤苦作铺垫。②化用窦滔妻苏氏织锦赠回文诗的典故,使织锦秦州女思念丈夫的情感内蕴更加丰厚。③“隔窗语”或“停梭怅然”等细节描写细腻,让人能真切感受到思妇的孤寂哀伤。④“泪如雨”运用了比喻(夸张),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独自哀伤的思妇形象。

有感情的朗读《乌夜啼》并结合全诗说说词人在恨什么

全诗共六句。开头两句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写景擒题,首先描绘了一幅秋林晚鸦图。上句“黄云”,秋天的云,点明季节。“城边”,城的偏僻去处,点明地点。“乌欲栖”,群鸦将栖未栖,即黄昏时分,点明时间。群鸦将栖未栖,正是栖处尚未选定,啼叫最为烦乱之时,由此引出下句“归飞哑哑枝上啼”的具体描述。两句意为,入秋后的黄昏时分,归栖的群鸦在城的偏僻处的林梢头低飞盘旋,不住地哑哑啼叫。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中含情。试想,又是秋天,又是城边,又是黄昏时分,又是群鸦啼叫,该是何等萧瑟、冷落、暗淡而又惹人烦躁的情景啊!——由此,也就为将要出场的诗中主人公敷设了特定的活动背景,渲染了典型的环境气氛。 接下来两句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活用典故,引出了诗中主人公。“机中”句明其思妇身分,是由庾信 《乌夜啼》“织锦秦川窦氏妻”一句巧加点化而成。只须稍加留心,便可发现,庾信的诗句是把人物局限为苻秦时窦滔的妻子苏蕙了。据《晋书·列女传》 的记载,窦滔原为秦州刺史,后被苻坚放逐流沙,其妻苏蕙思念他,就在锦缎上织成回文旋图诗二百多首寄给他,纵横反复读之,皆成章句。这无疑是庾信诗句的出典处。而李白的诗句则并不明确坐实到具体人,“秦川女” 已经成了一种泛称,这样写,不仅扩充了诗句的内容蕴含量,而且加强了表达的现实针对性。李白写此诗时,当在天宝年间。当时,唐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对此,作为一位关心民瘼的伟大诗人李白,理所当然地会在自己的诗篇中有所反映。其实,这里的“秦川女”,是包括了玄宗朝关中一带众多的、丈夫被迫参加开边战争而久久不归的思妇在内的。“碧纱”句显其哀怨表现。“碧纱如烟”,出于视觉;“隔窗语”,来自听觉。耐人寻味的,是二者均不作工细的描述,真切的交代,而只让人在暮色茫茫中,透过如烟似雾的绿色窗纱,依稀仿佛地窥得她那孤苦零丁的身影,隐约断续地听到她那喃喃自语的话音。这样写,既保证了不枝不蔓,把读者的注意力及时引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又便于造成一种朦胧的意象,给读者留出联想的广阔天地,从而收到以少胜多,一以当十的艺术效果。 诗的结末两句“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通过典型细节的描绘,进一步揭示了诗中主人公的内心悲苦。“停梭”句侧重在点其举止。“停梭”,上承三句 “机中织锦”而来。她本在机中织锦,眼下却停梭不织了,由此见出她心事沉重。什么心事呢?“怅然忆远人”正好点破: 她回忆起远征不归的丈夫,悲痛太甚,以至无心织锦了。同时,“怅然忆远人” 也是对四句 “隔窗语” 的提醒——原来,她所喃喃自语的,正是对远征不归的丈夫的叨念啊。“独宿”句侧重在状其神情。天晚了,就寝了,却难以成眠,她回味着往昔夫妻团圆的恩爱,体验着如今空房独守的辛酸,百感交集,无法排解,只好把内心的悲苦化作不尽的泪水,滂沱大雨般地涌淌了。这里,诗人用他的生花妙笔稍作点染,就把诗中主人公——思妇的极端悲苦的内心世界裸露无余地展示于读者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