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狼》的全文翻译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这本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这本小说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一、《狼》的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二、《狼》的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狼》的原文和翻译文,希望可以帮到你。
猞猁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猞猁为何敢猎杀狼
猞猁其实是一种猫科动物,与老虎、狮子、猎豹等同属于一个科目。猞猁在猫科动物的划分类型中,属于中型的猫科动物,一般成年猞猁的体重在15-30千克之间,在我国,猞猁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猞猁的生活习性跟大多数的猫科动物类似,平时喜欢独居,也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白天躲在巢穴中休息,夜晚则出来寻找食物。猞猁的栖息环境存在多样性,它对于自己的居住地没有很严苛的要求,所以无论是平原、高原还是灌木丛生的荒漠地带,都可会看到猞猁的身影。但是从全国猞猁的栖息环境来看,其多数分布在寒带、亚寒带地区,具有一定的抗严寒能力。
那么对于在体型和大小上不占优势的猞猁,为什么能对狼产生猎杀行为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猞猁具有凶猛的战斗力,尤其是猞猁中的欧亚猞猁,它野外生存能力很强,擅长爬树游泳,还有很强的耐饥饿能力,甚至为了捕捉猎物,能不间断的奔袭十几公里,所以从战斗力角度来说,猞猁也是有能力猎杀狼的。
第二,猞猁与狼的栖息地存在高度重合,捕食的猎物也基本相同,为了争夺领地,厮杀在所难免。其实正常来说,猞猁的主要以捕食小型啮齿类动物、鸟类以及小型哺乳动物为主,不过如果食物比较匮乏的状态下,猞猁也会猎杀中型哺乳动物如幼年鹿等。所以说猞猁猎杀狼并不是为了捕食它们,而是为了栖息地,为了领地中赖以为生的可捕食的猎物,不得不做出这样的行为。
第三,猞猁生性谨慎,只会猎杀老弱病残的狼。虽然猞猁会与狼群之间发生冲突,但是它从来不会主动进攻狼群或者是对强壮的成年狼,因为在这方面他不论是从体型还是力量上来说,都不占优势。所以如果要攻击狼,猞猁也只会选择那些幼年的狼崽,或者是有病伤残的狼,战斗力不强,获胜的把握较大,不会对自身造成太大的伤害,还能对狼群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