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鳍豚古代人怎么叫的?白鳍豚是什么

admin|
371

白鳍豚古代人怎么叫的

——白暨豚古代也叫“鱀”“白鱀”,江豚”的称呼自古也有,也叫“黑鱀”

 

《尔雅》:“鱀,是鱁。

 

《尔雅》:“鱀,(鱼昔)属也,体似鲟,尾如鱼。喙小,锐而长,齿罗生,上下相衔,鼻在额上,能作声,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细鱼,大者长丈余。江中多有之。

 

北宋孔武仲《江豚诗》:黑者江豚,白者白鱀。状异名殊,同宅大水,渊有大鱼,掠以肥已。

 

陆游《入蜀记》:江中江豚十数出没,色或黑或黄,俄又有物长数尺,色正赤,类大蜈蚣,奋首逆水而上,激水高三二尺,殊可畏也

白鳍豚是什么

鲸和海豚都生活在广阔的海洋里,但有四种淡水豚则终身生活在江湖里。中国特有的动物白鳍豚就是其中一种,世世代代在长江中、下游各干流中栖息,也见于洞庭湖、鄱阳湖。

白鳍豚体表和各“鳍”都为灰白色,腹面为白色。成体的重量一般约为100千克,大的也不过200千克。嘴狭长呈鸟喙状,向前突出30厘米左右,约有牙齿130颗,都很锐利,却不是用来咀嚼的,因为白鳍豚吃鱼全是“囫囵吞枣”。常数头或十数头成群在水中游弋觅食,每隔几十秒或几分钟头顶露出水面呼吸一次。白鳍豚因为需要呼吸空气,从来也不会在水底睡大觉,睡觉时也照常游动,毫不停留,只是动作缓慢而已。

白鳍豚是一种哺乳动物,2000万年前原在陆地上生活,后来由于水陆变迁,才移居水中。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前肢成为鳍状,后肢退化消失,身体外形变得同鱼类相似。但白鳍豚仍保持哺乳类的生理特征,唯有眼睛因为长江水混浊而退化,像两颗豆子一样镶嵌在额头两旁;鼻子只剩一个小小的圆孔,长在头顶上;听觉却特别灵敏,可以在水中探测和识别物体,在游动时不致碰撞,还能迅速而准确地找到食物;大脑也很发达,有一定的记忆和思维能力。

白鳍豚的数量十分稀少,据估计仅约二百头,是世界上四种淡水豚中数量最少的一种。

由于白鳍豚具有特殊研究价值,备受科学界重视,公认为珍贵动物。目前,除严加保护外,并设法人工驯养,以便进行广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