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鳍豚的详细资料
白暨豚是哺乳纲、鲸目的一科水生动物,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淡水鲸。
白暨豚体呈纺锤形,体长1.5-2.5米,体重可达230千克。吻部似鸟喙般向前伸出,窄而长,吻尖略向上翘,约30厘米。额顶显著隆起,鼻孔长在头顶,呼吸时,头部先出水,喷出的水花不高。
白暨豚眼极小,在口角后上方。耳孔呈针眼状。背鳍三角形,鳍肢较宽,末端钝圆,尾鳍呈新月形。体表背面呈青灰色,腹面为白色,尾鳍并不出水。
白暨豚的濒危原因
白暨豚数量的逐年减少,主要有其自身繁殖能力较差和长江流域人类活动较多两方面的原因。白暨豚所属的鲸目水生多数早在数万年前迁入海洋的咸水中生存去了,停留在地球各地的淡水流域中生存的鲸目淡水豚类种群数均小,其中至今剩余的五种淡水豚均是濒危物种。
此外,根据遗传学的研究发现,白暨豚的遗传多样性很低,这也加剧了灭绝的速度。科学家为此曾提出迁地保护的建议。
白鳍豚有什么特点
白鳍豚又名白鳍豚,俗称“白鳍”、“白夹”、“江马”。白鳍豚属鲸类淡水豚类,为我国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熊猫”之称,也是世界上昀濒危的鲸目动物。
白鳍豚仅产于我国长江中下流域,具长吻,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喜欢群居,性情温顺谨慎,视听器官严重退化,声呐系统特别灵敏。
白鳍豚至20世纪7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使其种群数量减少,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白鳍豚不仅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12种昀濒危动物之一。20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曾经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2011年7月6日,在长江中打鱼的渔民,发现3头白鳍豚出现在长江江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