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第一则)文言文翻译
翻译: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户跑了好几里路。屠户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户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户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户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户了。屠户就(安全地)回家了。
第二天拂晓,屠户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屠户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金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
扩展资料: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聊斋志异》中有狼三则。《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聊斋:书斋名;志:记录;异:奇怪的故事)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猞猁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猞猁为何敢猎杀狼
猞猁其实是一种猫科动物,与老虎、狮子、猎豹等同属于一个科目。猞猁在猫科动物的划分类型中,属于中型的猫科动物,一般成年猞猁的体重在15-30千克之间,在我国,猞猁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猞猁的生活习性跟大多数的猫科动物类似,平时喜欢独居,也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白天躲在巢穴中休息,夜晚则出来寻找食物。猞猁的栖息环境存在多样性,它对于自己的居住地没有很严苛的要求,所以无论是平原、高原还是灌木丛生的荒漠地带,都可会看到猞猁的身影。但是从全国猞猁的栖息环境来看,其多数分布在寒带、亚寒带地区,具有一定的抗严寒能力。
那么对于在体型和大小上不占优势的猞猁,为什么能对狼产生猎杀行为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猞猁具有凶猛的战斗力,尤其是猞猁中的欧亚猞猁,它野外生存能力很强,擅长爬树游泳,还有很强的耐饥饿能力,甚至为了捕捉猎物,能不间断的奔袭十几公里,所以从战斗力角度来说,猞猁也是有能力猎杀狼的。
第二,猞猁与狼的栖息地存在高度重合,捕食的猎物也基本相同,为了争夺领地,厮杀在所难免。其实正常来说,猞猁的主要以捕食小型啮齿类动物、鸟类以及小型哺乳动物为主,不过如果食物比较匮乏的状态下,猞猁也会猎杀中型哺乳动物如幼年鹿等。所以说猞猁猎杀狼并不是为了捕食它们,而是为了栖息地,为了领地中赖以为生的可捕食的猎物,不得不做出这样的行为。
第三,猞猁生性谨慎,只会猎杀老弱病残的狼。虽然猞猁会与狼群之间发生冲突,但是它从来不会主动进攻狼群或者是对强壮的成年狼,因为在这方面他不论是从体型还是力量上来说,都不占优势。所以如果要攻击狼,猞猁也只会选择那些幼年的狼崽,或者是有病伤残的狼,战斗力不强,获胜的把握较大,不会对自身造成太大的伤害,还能对狼群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