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的有关历史故事?历史上的晋文公是怎样一个人

admin|
43

晋文公的有关历史故事

晋文公的有关历史故事


晋文公重耳
  晋献公登基的时候,重耳已经成人,那一年他二十一岁。
  晋献公13年,也就是公元前664年,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当太子,在献公的耳边进谗言,把重耳发落到蒲邑,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西南部一带,去防备秦国。等到晋献公21年的时候,已经年老昏聩的献公竟然杀了原来的太子申生,并又一次听信骊姬的谗言,要把重耳等几个公子全都杀掉。
  重耳知道消息后,就带着五位贤士及一批随从流亡到国外去了。
  他们先来到狄国,这儿是他母亲的祖国,对待他们很友好,他们在这里一住就是十二年。在这期间,晋献公去世了。大夫里克杀死了骊姬及太子奚齐等人,派人去接重耳回国,想让他登基为王。
  但是,重耳害怕回国后遭到杀害,没有答应。这样,他的弟弟晋夷就被接了回去,大臣们拥立他为君王,即晋惠公。晋惠公当了几年君王,总觉得重耳流亡在外,迟早有一天会卷土重来,于是,他也派人去追杀重耳。
  重耳知道这个消息后便与大家商量,他说:“当年逃离晋国,并没有远走,而是避难到狄国,就是因为这里离晋国路途近,随时可以回去。如今在这里歇脚这么多年了,也该走了。
  他们觉得齐桓公乐于做善事,推行王道,正招募天下贤才,就决定去齐国。
  要去齐国,必须经过卫国,重耳本想前去拜访卫文公,可卫文公看重耳是一个倒霉的公子,根本不理会他,重耳只好作罢。他们经过一个叫五鹿的地方时,腹内十分饥饿,见路边有农夫在吃饭,便走上前去讨要。谁知那些农夫懒得理他们,随手拿起一块泥巴递给重耳。
  重耳见农夫如此侮辱自己,不由大怒。
  可赵衰和狐偃却劝他说:“泥巴就是土地,百姓把土地给了我们,不正是一个好兆头吗?”
  重耳这才苦笑着下了台阶。
  重耳一行终于来到齐国,齐桓公盛情迎接。他送给重耳不少车马和房子,还把皇族的一位女子嫁给了他。
  有了优越的生活,重耳很快安下心来,不愿意再去别的地方。
  两年之后,齐桓公去世,齐国发生了内乱,与齐国临近的几个诸侯国也常常来侵扰边境。赵衰等五位贤士觉得这样在齐国住下去不是长久之计,便在一棵桑树下悄悄商议,准备劝重耳回国,以图大计。
  这些话正巧被几个采桑叶的侍女听到了,她们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重耳的妻子姜氏。
  姜氏一听,非常高兴,就对重耳说:“听说你要回晋国去,这很好哇!”
  重耳却说:“人生只求安乐,我觉得这里很好,干吗要回晋国呢?”
  姜氏说:“你是一国的公子,出于事变,流离在外。如今,你身边的贤士把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而你却贪图安逸,这根本就是辜负他们!”
  当天晚上,姜氏和几位贤士一商量,把重耳灌醉了,运出了齐国。
  重耳一行经过燕国、宋国、郑国等诸侯国,最后抵达了楚国。
  楚成王把重耳当成贵宾,用很高的礼节接待他。楚成王对重耳好,重耳也很尊敬楚成王,两个人很快就交上了朋友。
  有一次,楚成王在宴会上开玩笑地对重耳说:“你如果回国登基,拿什么来报答我呀?”
  重耳说:“珍禽异兽、玉器丝绸,这些东西贵国有很多很多,我真不知道该拿什么来报答大王的恩德。
  楚成王说:“如此说来,就不报答了吗?”
  重耳想了想,说:“如果我能够回国登基,我一定跟贵国交好,让两国的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万一有一天晋国与楚国兵戎相见,我愿意为您退避三舍。
  当时,一舍为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
  楚国大将子玉听了重耳的话,认为他对楚成王很不礼貌,想杀了重耳。楚成王摇摇头,没有同意。
  重耳在楚国住了几个月,这时候,晋国长期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圉从秦国逃走了,秦国非常恼怒。秦穆公听说重耳在楚国,便召他到秦国去。重耳到达秦国后,秦穆公把王族的五名女子给他做嫔妃,并表示愿意助他回国。
  晋惠公14年,晋惠公去世,太子圉继位,称为晋怀公。秦穆公派兵护送重耳归晋,晋怀公及其手下的几个不想拥立重耳的大臣被杀死,重耳登上君位。
  这就是晋文公。
  重耳离开晋国的时候四十三岁,重新回到故乡时,已经六十二岁了。

历史上的晋文公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上的晋文公是怎样一个人


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姓姬,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他在四十三岁时逃离晋国,直到六十二岁,才回国登上国君之位。他在位九年,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关于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这位大器晚成的帝国之君,在外流亡的十九年,让人叹为观止。他在饱受世态炎凉的同时,也交上了桃花运,娶了三位成就他霸业的女人,季隗、齐姜、怀嬴。这三个女人不但个个貌美如花,而且一个比一个漂亮。而季隗作为他在流亡路上的第一个妻子,她对晋文公能回到晋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晋文公重耳流亡外国19年之久,遍览各国局势,这在其霸业建立过程中都是无形的资本。更为重要的是,重耳在诸国包括楚都受到厚待,这说明春秋时期的周礼至此仍然有约束作用,道德的感召力仍然是各国十分看重的内容。晋文公如果没有通过勤王取信天下,必然不会有城濮一战时各国的支持。但是也该看到,晋文公通过解决西秦之患,驱秦吞楚,强取郑卫,这都是霸道的践行。
晋文公为什么获得了成功?其根本在于大国对于他的扶持和他能够抓住机遇展开城濮之战,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正是因为楚国内部的不团结造成了城濮之战中楚国的优势,同时也没有让晋国在城濮之战中真正展开大战,让他们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使得齐国和秦国很难施展,再通过晋国的争霸地位使得晋国成为春秋霸主。晋文公重耳曾经在外逃亡十九年得到齐国楚国和秦国的帮助,等到他重新回到晋国开始统治晋国的时候,他又该如何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呢?晋国国力逐渐强盛,开始扩大晋国势力范围。韩非子指出虽然晋文公可能与曾经有恩于他的国家对战,但是晋文公是一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一定会兑现许下的诺言,这样的君主最后才能够得到人心,称霸中原。
晋文公的成功在于他没有贸然的接受里克的建议,以及他长期游走在诸侯之间时没有甘愿做其他国家的傀儡,终于等到了机会获得了成功,但晋国的成功也使得晋国继续扩张的能力,最终导致晋国虽得到霸主地位却丧失了对外扩张的能力。晋文公重耳命途多舛。作为大国,晋总是祸起萧墙,内乱不已。纵观当时的所有大国,几乎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上一代的诸侯国君宠信某姬,故废长立幼,而幼子为了稳固自身统治,相煎太急并招来后世之乱。重耳也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不得不远走他乡。在重耳的亡命生涯中,先后居于蒲、狄、卫、齐、曹、宋、郑、楚、秦九国。楚成王对重耳十分看重,与前面两位诸侯一样厚待他。
在率兵攻打原国的时候,军中只配备了十天的粮食供给。他和手下们约定,用十天的时间攻克原国。到了约定的时间,晋军没有成功夺下原国,于是晋文公遵守约定,开始撤兵。有原国的细作告之,原国的粮草也将用完,只要再多三天就可以拿下原国,晋文公的臣子们也提出在拖迟一下时间,等待原国的灭亡。晋文公听了他们的说法,郑重其事的回答,为了得到原国,而不遵守约定,是不讲信用,他不愿意这样做。晋文公仍然不改变想法,坚决撤退。而此时原国的子民看到晋文公是一个如此重承诺的君主,都甘心投降归顺晋国。其他的国家,卫国听到了这件事,也主动向晋国投降。这个典故被孔子得知后,就把它记录了下来,并且提出看法,认为晋国能如此得人心,只因为晋文公重视信誉,讲究信用。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爆发,晋文公大获全胜,随后他又控制了处于中原中心的郑,于是有了践土之盟。践土之会确立了晋文公诸侯长的地位。如果单纯讨论时间的话,晋文公仅仅治晋四年便有此作为,或许可称为政治奇迹。须知,齐桓公用管仲凡30年才有此成就,更无论秦穆公用百里奚治秦20年以及楚成王用令尹子文治楚30年尚未能够彻底称霸诸侯。但是,晋文公天不假年,卒于公元前628年。而后,周天子威仪一降再降,中原地区则逐渐进入了晋楚秦齐四国逐鹿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