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海 普希金中大海是怎样的形象
普希金《致大海》(К морю)中的大海形象,自由奔放,雄浑沧茫,具有狂放不羁的精神力量、滔滔向前的奔腾气势。时而温柔娴静,时而深情缱绻,时而抑郁幽怨。普希金诗歌中的大海有博大胸怀、恢弘气度、伟岸力量,是自由和力量的象征。普希金诗中大海的精神气度实际上是诗人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景仰。普希金诗中的大海波涛汹涌奔向远方,形象地表达了普希金追求光明、传播自由信念的态度。
通过普希金的《致大海》学会了什么
由于普希金的激进思想深为沙皇政府的不满,1824年,普希金再次遭到流放。流放之前,普希金满怀激情写下了《致大海》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大海的庄严颂歌,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对自由的热情礼赞。整首诗就像汹涌澎湃的大海,奔放不羁,一泻千里。
与大海离别之前,身处南高加索的普希金,面对优美的自然景色,哥萨克的风土人情,激发起诗人的浪漫主义诗情。站在高加索海边的岩石上,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诗人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又联想到忍受着同样的命运的葬身于大海的两位英雄,诗人更是思绪起伏,他的心像大海一样深沉、激荡,情不自禁地怀古伤今。
诗人赞叹大海的壮美,诗人也羡慕大海的自由奔放。而联想到自己在变相的流放中,失去自由的不快。然而,联想到显赫一时的拿破仑也只能在荒凉的海岛上安息,天才卓绝,雄心勃勃,渡海远征的诗人拜伦,终为他祖国所不容,客死于希腊。拿破仑和拜伦的不幸遭遇让诗人感到自己前程的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
诗人歌颂拜伦,实际上是以拜伦喻己,普希金空有抱负不得施展,于是,在诗人眼里,大海成了“悲哀的喧响”,“心灵的愿望之所在”。但是,在压抑之中,唯有大海没有把自己“遗忘”,于是,诗人决定要把大海的精神带到“寂静的荒原”中,以之勉励自己,为理想和自由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