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蠊与蟑螂的区别是什么
美洲大蠊,昆虫纲有翅亚纲蜚蠊目蜚蠊科大蠊属昆虫,俗名即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蟑螂”,“蟑螂”为其俗名首见于《本草纲目拾遗》,曰:“灶上蟑螂不拘多少,捣烂敷之,其疔根自出”,另有别名“石姜、滑虫、偷油婆”等。
准确讲,美洲大蠊是蟑螂庞大家族(已知有4600种,460个属)中的一员。有趣的是我国南方的“大块头”蟑螂多为美洲大蠊,而北方的“小个子”蟑螂多为德国小蠊,所以很多来到南方的北方人初次见到超过他们认知的蟑螂。
会惊慌失措!尤其是夜半误入厨房的你,分分钟睡意全无。美洲大蠊是蟑螂中体积最大的一类,触角颇长,体长能达到40-50mm,是蜚蠊科里面唯一科学证实可以入药的品种。蟑螂为杂食性昆虫,喜欢居于家室内,昼匿夜出。
可分泌臭气,并携带多种病毒细菌,人类也想出了很多方法去消灭它,然而,对于这种三亿五千万年前石炭纪时期就已出现的物种,凭借极强的生存能力,在人类不断升级换代的消杀手段中依旧可以占得一席之地,繁衍生息。药用价值图3美洲大蠊部分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蟑螂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曰:“蜚廉,味咸寒,治血瘀症坚寒热、破集聚、喉咽闭、内寒无子”,并把它列为中品,美洲大蠊入药部位为干燥全虫,性咸、寒,入心、肝、脾、肾经,能够健脾消疳,活血通脉,利水消肿,敛疮生肌。美洲大蠊是西南少数民族的传统用药。
古时主要用来治疗外伤以及久治不愈的溃疡创面。研究表明,美洲大蠊中的成分有多糖、肽、核苷类、多元醇、甾体和萜类,后又有生物碱、黄酮和异香豆素类活性物质被陆续分离出来,美洲大蠊除具有抗纤维化,组织修复,抗炎消肿的作用外。
还有心肌保护,抗肿瘤等功效,目前上市的相关制剂有康复新液,心脉隆注射液,肝龙胶囊,消症益肝片等,适用不同的临床症状。在美洲大蠊众多相关制剂中,治疗外伤和溃疡的康复新液临床应用和市场占有率最为广泛,康复新液主要组分为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乙醇提取物。
上世纪80年代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参与大量烧伤、烫伤战士的外伤创面治疗,因疗效出众备受赞誉,有去腐生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血管新生,改善胃肠粘膜创面微循环,加速机体病损组织修复再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
水肿和增强机体免疫等作用,内服用于瘀血阻滞、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阴虚肺痨、肺结核的辅助治疗,外用可治疗金疮、瘘管、溃疡、烧伤、烫伤、褥疮之创面等,开头案例中,孙师傅的食道溃疡就是主要靠康复新液才得以痊愈。
食用价值图4电影《雪国列车》中的“蟑螂饼”电影《雪国列车》中,虚构了在末日极端生存条件下,一部分人要进食“蟑螂膏”提供能量,其实这并非完全天马行空,蟑螂的确是优良的食物来源之。
美洲大蠊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防治心血管疾病,亚油酸可以降低血脂,但研究表明其油脂类成分对于肝损伤小鼠具有毒副作用,全粉入药可加重肝功能不全者的肝损伤。蛋白质类成分发挥抗氧化、免疫调节、修复肝损伤等作用,同时也是过敏原之一。二者即为有效成分亦为毒性成分。
将其含量控制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是美洲大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议题。然而历版中国药典均未收录美洲大蠊,目前仅有四川、云南、湖南和福建四个地方标准,推动美洲大蠊药材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美洲大蠊就是美洲大蟑螂吗
美洲大蠊是蜚蠊科中体积最大的昆虫。成虫体长29~40毫米,红褐色,翅长于腹部末端。触角很长,前胸背板中间有较大的蝶形褐色斑纹,斑纹的后缘有完整的黄色带纹。美洲大蠊原产于非洲北部,公元17世纪前后经由船只带到美洲,并于18世纪被人在美洲发现,像好医生的康复新液就具有美洲大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