蛐蛐和蝈蝈有什么区别
蛐蛐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蝈蝈是螽斯科类昆虫
1、蟋蟀亦称“促织”、“趋织”、“吟蛩”、“蛐蛐儿”。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触角较(比)体躯(躯体)为长。雌性的产卵管裸出。雄性善鸣,好斗。
2、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
3、头圆,胸宽,丝状触角细长易断,咀嚼式口腔。
4、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跳跃;尾须较长。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
5、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前翅举起,左右摩擦,从而震动发音镜,发出音调。
7、蝈蝈是螽斯科类昆虫,主要分布于河北及河南、江苏等地。
8、蝈蝈的身体呈扁或圆柱形,触角一般长于身,翅发达、不发达或消失。
9、蝈蝈别名为聒聒、螽斯和螽斯儿、油子(河南漯河与平顶山交界处,苏北徐州地区),蝈蝈学名为;短翅鸣螽,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鸣螽属,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
10、在野外自然界中,若虫共要蜕6次皮。蜕皮时头向下,足抓住附着物,头胸蜕裂线先开裂,再是前足、中足、后足、触角及腹部蜕出,历时约65分钟,最后将蜕下的皮吃掉
11、蝈蝈属杂食性,食肉性强于食植性。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及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蛐蛐和蝈蝈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是 蛐蛐和蟋蟀是一个东西,直翅目蟋蟀总科蟋蟀科物种的统称。 蝈蝈,正式的中文名是蝈螽,直翅目螽斯总科螽科蝈螽属昆虫的统称。 蝈蝈体形粗壮,中等偏大,体长约35-40mm。体色通常为草绿或褐绿色。头大,前胸背板宽大,似马鞍形,侧板下缘和后缘镶以白边。前翅较短,仅到达腹部一半,翅端宽圆;后翅极小,呈翅芽状。早现的虫体色一般较绿,晚现的虫体色一般较暗,但不绝对。也有向阳坡的虫体褐色,背阳坡的虫体绿色之说。冬季市场上出售的大都是人工孵育的,有些特别翠绿,有光泽,称“翠蝈”、“绿蝈”,有些体色带白,称“糙白”、“白蝈”,有些体色紫红如锈,称“铁蝈”,秋天出的称“秋蝈”,冬天出的则称“冬蝈”;亦有以产地来称谓的,如“北蝈”、“南蝈”、“鲁蝈”、“燕蝈”、“晋蝈”等。 蛐蛐又叫促织、趋织、蟋蟀,是一类善吃、好斗的昆虫。夏末秋初的夜晚,它们躲在墙角里、庭园中、杂草间、砖瓦下、土洞里,不停地发出“瞿瞿”瞿”“唧唧……唧唧……”的鸣叫。蟋蟀中只有雄蟋蟀会叫,因为它有发声器,这是一种“求婚”的信号,雌蟋蟀听到后会赶去“赴约成亲”。这时,如果闯来一只雄蟋蟀,就会发生一场搏斗。两只雄蟋蟀先是振翅鸣叫,然后爪子相对,猛扑乱咬,直到一方斗败逃脱为止。得胜的雄蟋蟀,还要得意地振翅鸣叫一番。因为蟋蟀善鸣好斗,自古以来,人们喜欢饲养蟋蟀,观看它们精彩的争斗表演。在蛐蛐的头上,有一对比身体长的丝状触角,尾部有一对长长的尾须,雌蟋蟀的产卵管比较长,夹在两条尾须当中,所以俗称三尾子。雄蟋蟀没有产卵管,叫它二尾子。凭鸣声常常可以判断蟋蟀的优劣:鸣声尖而轻的多为小蟋蟀,鸣声高亢雄厚的多为个头较大的壮蟋蟀,叫不成声的可能是“烂衣翅”,它的一只翅膀发育不良,或幼虫蜕变成虫时因外因烂掉了部分翅梢;可是“烂衣翅”不是无用之辈,它在格斗时却十分凶猛哩!
蝈蝈和蛐蛐有什么区别
蝈蝈的身体呈扁或圆柱形,触角一般长于身。翅发达、不发达或消失。雄性有翅个体在前翅附近有发音器,通过左右两翅摩擦而发音。蝈蝈具有发达的跳跃式后脚,当遇到危急时,快速弹跳避敌是它们自保的方法。保护色也是蝈蝈的自卫绝招,由于蝈蝈的体色几乎清一色是绿色或褐色,加上有些外观会拟态树叶或枯叶,因此当它们不鸣叫的时候,天敌很不容易一眼便发现它们的行踪。俗称为蝈蝈的昆虫,是指螽斯科包括中华螽斯(Tettigonia chinensis)在内的一些善鸣的雄虫。 蟋蟀亦称“促织”、“趋织”、“吟蛩”、“蛐蛐儿”。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触角比体躯为长。雌性的产卵管裸出。雄性善鸣,好斗。种类很多,最普通的为中华蟋蟀,体长约20毫米。年生一代。以翅摩擦发音。干燥虫体入药,性温,味辛咸,有毒,功能利尿,主利水肿、小便不通等症。同科有油葫芦、大棺头蟋等。因均在地下活动,啮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部,都是农业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