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蚜是什么
麦蚜主要有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麦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dirhodum Walker)和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等4种,隶属同翅目蚜科。这4种蚜虫在我国北方麦田均有发生。麦长管蚜是北方冬麦区严重发生的种类;禾缢管蚜在多雨潮湿麦区或北方多雨年份发生严重;麦无网蚜在长势好的丰产麦田发生较重;麦二叉蚜在西北和华北地区发生也很严重。
为害状
麦长管蚜和禾缢管蚜除为害叶部外,还喜吸食穗部汁液,造成千粒重下降,籽粒营养品质变劣;麦二叉蚜和麦无网蚜多在中下部叶片为害,受害叶片出现黄色斑点。麦蚜为害严重时,常排泄蜜露到麦叶上,导致霉菌寄生,使叶片发黑,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受害麦叶提早枯死,减少养分向穗部输送。麦蚜还传播黄矮病。
形态特征4种蚜虫均为多型性昆虫,都有无翅蚜和有翅蚜两种类型。各种麦蚜成蚜主要特征如下:
麦长管蚜无翅成蚜体长1.6~2.1毫米,体绿色或红色,复眼红色,复管长0.8毫米,长圆筒形,黑褐色,端部有网状纹,触角与体等长。有翅成蚜中脉分支2次,分岔大,触角第三节有感觉圈10个左右(彩版二,10)。
麦无网长管蚜体长2~2.4毫米,体姜黄色,复管长,但端部无网状纹,复眼黑紫色,触角仅占体长的3/4。有翅成蚜前翅中脉分支2次,分岔大,触角第三节有感觉圈40个以上。小麦抽穗后多在中下部叶片上。
麦二叉蚜无翅成蚜体长1.5~1.8毫米,体黄绿色,背面有绿色纵条带,复管短,淡绿色,端部黑色,复眼黑色,触角长为体长的2/3。有翅成蚜前翅中脉分支1次,触角第三节有感觉圈20个左右。小麦抽穗后多生活在中下部叶片上。
禾缢管蚜无翅成蚜体长1.4~1.6毫米,深绿色,后端紫红色,腹管短,端部呈瓶口状,缢缩,复眼黑色,触角长为体长的2/3。有翅成蚜前翅中脉分支2次,分岔小,触角第三节有感觉圈20~23个(彩版二,9)。
发生特点北京地区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为同寄主不全周期型生活方式,以无翅成、若蚜在禾本科作物或杂草靠近土缝的茎基部越冬,终年以孤雌胎生方式繁殖和生活。禾缢管蚜和麦无网蚜为异寄主全周期型生活方式。春季在禾本科植物上以孤雌胎生方式生活繁殖。秋季产生性蚜。禾缢管蚜在稠李、麦无网长管蚜在蔷薇属植物上以卵过冬。
麦长管蚜喜在氮肥多的丰产麦田生活,特别嗜吸麦穗,数量也比其他几种多。每年的春季和初夏,麦长管蚜产生大量有翅成蚜,由南方多次随气流迁入北方冬麦区繁殖为害。北京地区抽穗前百茎蚜量多在50头以下,抽穗期由于翅蚜的迁入,造成穗部蚜量成倍增加,特别是雨后放晴时,穗部蚜量突增现象特别明显。扬花后籽粒形成期的10天之内,是麦长管蚜的主要繁殖期,也是小麦受害减产的主要时期,进入灌浆期后,一般在5月25日至6月初形成蚜量高峰期,以后由于籽粒水分下降,蚜量也随之减少。麦无网蚜怕光,喜欢在密植丰产麦田的中下部叶片上繁殖,在麦田的增殖期主要在5月中下旬,但高峰期比麦长管蚜稍迟。由于叶部被害,小麦不能正常成熟,导致千粒重下降。麦二叉蚜喜干旱,怕光照,多在氮肥少、生长较差的麦田下部叶片上为害,在小麦拔节前后数量较多。禾缢管蚜喜湿,怕光照,多分布在植株下部叶鞘、叶背为害,后期也上穗部为害。
麦蚜对温湿度有不同的要求,二叉蚜适应8~20℃和干燥的条件,禾缢管蚜稍高为18~24℃及潮湿的条件。麦无网长管蚜适温14~18℃,麦长管蚜的适温16~25℃之间,麦长管蚜和麦无网长管蚜对湿度要求介于二叉蚜和禾缢管蚜之间。
降雨特别是降大雨对麦长管蚜和麦无网蚜发生不利。日雨量达中雨持续2~3天,对麦蚜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抽穗期碰上中雨,因正值有翅成蚜的迁入,对翅蚜在麦穗上生活、繁殖都不利,蚜害偏轻。干旱有时有点小雨对2种麦长管蚜的繁殖无不利影响,雨后蚜量突增而形成灾害。
麦蚜天敌种类很多,主要种类如多种瓢虫、食蚜蝇、草蛉和蚜茧蜂等,对麦蚜发生有一定控制作用。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种植耐抗蚜品种,可减少麦蚜发生强度,减少为害损失。
(2)药剂防治。是当前治蚜的主要措施。为防治穗期麦长管蚜为害,齐穗期开始,2天调查1次。当有蚜株率达50%左右,百穗蚜量300头左右时,即发出2天以后进行药剂防治的预报。一般当百穗蚜量600头左右时,此时麦田天敌较少,益蚜比小于1∶120,天敌控制作用较少,近期天气晴好,应立即组织药剂防治。防治药剂为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8~10克对水10千克进行低容量喷雾。此药对天敌安全,可大量应用。也可用40%氧化乐果每667平方米40毫升对水10千克进行低容量喷雾。此药对天敌杀伤太大,今后应控制使用,并逐步取消。喷雾方式可用低容量和超低容量。
叶部禾谷缢管蚜和麦无网长管蚜的防治,应抓住百茎蚜量3000~4000头时进行,喷雾方式以常量喷雾为主。
alotofpestsandladybirds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很多害虫和七星瓢虫。ladybird就是瓢虫的意思。七星瓢虫是鞘翅目瓢虫科的捕食性昆虫,为益虫,成虫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可大大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在华北南部,俗称“花大姐”。七星瓢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人工饲养七星瓢虫的成虫,室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在70%-80%,成虫产卵时要求温度较高,可在25℃饲养。但饲养幼虫以平均温度20℃左右为好。成虫体长5.2-6.5毫米,宽4-5.6毫米。身体卵圆形,背部拱起,呈水瓢状。头黑色、复眼黑色,内侧凹入处各有1淡黄色点。触角褐色。口器黑色。上额外侧为黄色。前胸背板黑,前上角各有1个较大的近方形的淡黄地。小盾片黑色。鞘翅红色或橙黄色,两侧共有7个黑斑;翅基部在小盾片两侧各有1个三角形白地。体腹及足黑色。体长6.5~7.5mm。翅鞘呈红色,左右两侧各有3个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个更大的黑点。雌虫:体长5.70一7毫米,宽4一5.60毫米,呈半球形,背面光滑无毛。刚羽化时鞘翅嫩黄色,质软,3—4小时后逐渐由黄色变为橙红色,同时两鞘翅上出现7个黑斑点,位于小盾片下方者为小盾斑,小盾斑被鞘缝分割成两半。另外,在每一鞘翅上各有3个黑斑,鞘翅基部靠小盾片两侧各有1个小三角形白斑。头黑色,额与复眼相连的边缘上各有1淡黄色斑。复眼之间有两个个淡黄色小点,有时与上述黄斑相连。触角栗褐色,稍长于额宽,锤节紧密,侧缘平直,末端平截。唇基前缘有窄黄条,上唇、口器黑色,上颚外侧黄色。前胸背板黑色,两前角上各有1个近于四边形淡黄色斑。小盾片黑色。前胸腹板突窄而下陷,有纵隆线,后基线分支。足黑色,胫节有2个刺距,爪有基齿。腹面黑色,但中胸后侧片白色。第六腹节后缘凸出,表面平整。雄虫:第六腹节后缘平截,中部有横凹陷坑,上缘有一排长毛。七星瓢虫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中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七星瓢虫以鞘翅上有7个黑色斑点而得名。每年发生世代数因地区不同而异。例如,在河南安阳地区每年发生6-8代。北方寒冷地区,每年发生世代数则较少。七星瓢虫成虫寿命长,平均77天,以成虫和幼虫捕食蚜虫、叶螨、白粉虱、玉米螟、蚜虫、棉铃虫等幼虫和卵。七星瓢虫1只雌虫可产卵567-4475粒,平均每天产卵78.4粒,最多可达197粒。 七星瓢虫取食量大小与气温和猎物密度有关。以捕食蚜虫为例,在猎物密度较低时,捕食量随密度上升而呈指数增长;在密度较高时,捕食量则接近极限水平。气温高的条件下,影响七星瓢虫和猎物的活动能力,捕食率提高。据统计,七星瓢虫对烟蚜的平均日取食量为:1龄10.7头,2龄33.7头,3龄60.5头,4龄124.5头,成虫130.8头。七星瓢虫近80天的生命期可取食上万头蚜虫。七星瓢虫对人、畜和天敌动物无毒无害,无残留,不污染环境。七星瓢虫有较强的自卫能力,虽然身体只有黄豆那么大,但许多强敌都对它无可奈何。它3对细脚的关节上有一种“化学武器”,当遇到敌害侵袭时,它的脚关节能分泌出一种极难闻的黄色液体,使敌人因受不了而仓皇退却、逃走。它还有一套装死的本领,当遇到强敌和危险时,它就立即从树上落到地下,把3对细脚收缩在肚子底下,装死躺下,瞒过敌人而求生。元音字母a在重读开音节中念合口双元音/e/的音,这个音由两个音组成,第一个音是前元音/ɛ/,发音时,舌端靠近下齿,向第二个相当于/ɪ/的音滑动,不到第二个音即告发音结束。牙床由半开半合之间向半合接近,口形由大到小,音量由强到弱,两个音合在一起成一个合口双元音,如:table 桌子baby 婴儿lady 女士paper 纸maple 枫树basin 脸盆crazy 疯狂的radio 收音机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