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从两栖动物进化而来的
试图逾越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之间的差距是困难重重的事。最大的困难就是有壳卵(蛋)的起源。爬行动物以前的动物在水里生下软滑、胶质的卵,而这种卵是在体外受精的。爬行动物是陆栖的,卵也是陆上生的,但是卵中的胚仍旧必须在多水的环境里生长。有壳卵可就解决问题了。可是这么一来,受精过程就要有重大改变才行:受精必须在体内发生,而且卵必须先受精,后有壳。为了这样,就得有新的性器官、新的交配过程、新的本能才行——这一切使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之间相隔着一道鸿沟。以壳裹卵,连带就必须有进一步显著的改变,这样爬行动物的形成和孵化才可能发生。举例说,蛋壳之内要有各样的膜和囊,例如羊膜。羊膜里盛着一种液体,而胚就在液体中生长。《爬行动物研究》一书描述另一个称为尿囊的膜说:“尿囊用来接受和贮存胚的废物,它的作用好像膀胱。尿囊里还有血管,可以吸收透入蛋壳的氧,把氧输送到胚那里。”还有其他复杂的差异是进化论没有解释的。鱼卵和两栖动物卵中的胚,都是把废物化作可溶的尿素,排泄到四周水里的。可是,爬行动物的有壳卵里如果有尿素,就会把胚杀死。所以,有壳卵内要发生重大的化学变化:废物要化作不可溶解的尿酸,贮存在尿囊之内。请再想想:蛋黄是爬行动物的胚成长所需的食物,有助于胚在破壳而出之前发育完整。两栖动物却不同,孵化出来的并不是成体。爬行动物的胚要从壳里出来,也有独特的法子。它有一只破卵齿,帮助它逃出监牢。要跨越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之间的差距,还有很多必须的条件,可是这些例子足以说明,漫无指挥的巧合机会绝对不能解释跨越那个鸿沟所需的许许多多复杂的改变。难怪进化论者阿尔奇·卡尔慨叹说:“化石纪录上有关脊椎动物发展的部分最令人灰心的,就是它对于爬行动物进化初期、有壳卵形成的过程,所提供的资料甚少。”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两栖动物顾名思义为水陆两栖,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用皮肤辅助呼吸(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与呼吸有关),隔一段时间要回到水里,但也不能在水中呆太久。两栖动物的生殖离不开水,交配之后的卵要排到水中,所以交配要选靠水的的地方。爬行动物绝大多数摆脱了水的束缚。爬行动物陆生,用肺呼吸;卵生的爬行动物,幼体跟成体的形状一样,卵壳有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爬行动物皮肤被负鳞甲(如蛇、蜥蜴、乌龟),除了保护自己,也能减少水分的散失。
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两栖动物演化来的
在北美南部的二叠纪地层里,人们曾找到一种有趣的“蜥蜴”化石。这是一种小型的四足动物。它的身体结构介于两栖类和爬行类之间,它的头骨构造和两栖类的相似,身体已是爬行动物了。这些特征曾使古动物学家很为难,把它归在哪一类好呢?正是它们,再次说明了爬行动物是从两栖类演化而来的,它正是从两栖进化到爬行的“中间类型”之一。二叠纪的化石还证明了两栖类与爬行类曾共同称霸于世,后来爬行动物占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