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甲龙的生活习性
南极甲龙(属名:Antarctopelta)意为“南极洲的盾甲”,是种甲龙下目恐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的南极。南极甲龙的体型中等,身长不超过4米,同时具有结节龙科与甲龙科的特征,使它们难以准确地分类。 正模标本是在南极洲圣玛尔塔组出土的,位于一个挖掘基地的附近90米处。该地过去是个浅海环境,保存了许多海生动物化石,例如:鲨鱼牙齿、沧龙科的Lakumasaurus、鹦鹉螺、双壳纲、以及腹足类。从鹦鹉螺等标准化石显示,该地的年代为晚白垩纪的晚坎潘阶,约7400万年前到7000万年前。尽管位处海相沉积层中,南极甲龙仍生存于陆地上。曾经在其他海相沉积层中发现甲龙类化石,但应该是被冲积到海洋中的尸体。 虽然在白垩纪时期,南极洲位于南极圈之内,该地的气候却比现在温暖许多,应该没有覆盖者冰河。南极甲龙等动物可能生存于由蕨类与落叶树构成的森林之中。尽管气温较高,当时的南极洲在冬天应有永夜。在当时,南极半岛与詹姆斯罗斯岛连接者南美洲,允许两地的动物群做生物迁徙。但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南极洲与南美洲之间有个共同的甲龙类动物群。
南极甲龙的生活环境
正模标本是在南极洲圣玛尔塔组出土的,位于一个挖掘基地的附近90米处。该地过去是个浅海环境,保存了许多海生动物化石,例如:鲨鱼牙齿、沧龙科的Lakumasaurus、鹦鹉螺、双壳纲、以及腹足类。从鹦鹉螺等标准化石显示,该地的年代为晚白垩纪的晚坎潘阶,约7400万年前到7000万年前。尽管位处海相沉积层中,南极甲龙仍生存于陆地上。曾经在其他海相沉积层中发现甲龙类化石,但应该是被冲积到海洋中的尸体。虽然在白垩纪时期,南极洲位于南极圈之内,该地的气候却比现在温暖许多,应该没有覆盖者冰河。南极甲龙等动物可能生存于由蕨类与落叶树构成的森林之中。尽管气温较高,当时的南极洲在冬天应有永夜。在当时,南极半岛与詹姆斯罗斯岛连接者南美洲,允许两地的动物群做生物迁徙。但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南极洲与南美洲之间有个共同的甲龙类动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