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鼠疫
黑死病鼠疫又称黑死病,属于甲型传染病。在过去的岁月,染病之后如果不对症治疗,传染率和死亡率很高,尤其是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病死率几乎达100%。历史上世界范围的几次大鼠疫,的确造成了人员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们谈鼠疫色变。最早的一次鼠疫大流行,是公元6世纪中叶开始至8世纪消失,在欧洲和亚洲有上亿人丧生。而19世纪下半叶在中国西南、东北及欧亚流行的鼠疫,也夺了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鼠疫有什么特征
鼠疫的潜伏期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如果曾去过疫区,应持续2周自测体温,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但个别病例可达8-9天。如发现以上任一症状,应当立即就医。
一、鼠疫的临床表现
主要的临床类型包括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其他类型鼠疫如皮肤鼠疫、肠鼠疫、扁桃体鼠疫等型比较少见。
1、腺鼠疫:
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畏寒、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多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且发展迅速,多为单侧,一周后淋巴结很快化脓破溃。
2、肺鼠疫:
临床表现主要是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胸痛、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咳嗽、咳黏液或血性泡沫痰,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
3、败血症鼠疫:
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寒战、神志不清、昏迷,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
扩展资料
鼠疫的传播
1、传染源
为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长尾黄鼠等。
2、传播途径
1)蚤叮咬的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2)人-人传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3、易感人群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北京确认接诊2名鼠疫患者 目前已得到妥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