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30日动静 2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前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领会到,研究人员通过火析发现,青藏高原东北缘出土猫头鹰化石是一种已经灭绝的昼行性古老物种。那是初次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鸮形目鸟类化石,更幸运的是,它的遗骸根本得到近乎完好的立体保留。相关研究内容颁发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中新猛鸮复原图(古脊椎所供图 央广网发)
现代猫头鹰绝大大都都是夜间猛禽。然而,各人可能其实不晓得,少数品种的猫头鹰更喜好白日“上班”。
研究人员将此件猫头鹰化石的巩膜小骨与55种爬虫类、360多种鸟类停止了详细的统计阐发和比力,成果证明,那种猫头鹰生活在距今约600-950万年前的中新世末期,它的眼睛对光线的开放度较小,如许就能使透入的日光大幅度削弱,从而在正午时分也能看清晰工具。
此外,研究人员还停止了一项更大规模的统计阐发。他们以生活习性为特征点,操纵鸟类多样性数据库中超越360个物种的数据,开展了演化特征的随机特征映射以及祖先形态重建,成果显示,所有现存猫头鹰的祖先几乎都是“夜行者”,但猛鸮属的祖先,则是“白天行者”。
按照眼睛后颧骨尾部的一个大的肿块形突起,研究者将该化石归为猛鸮类姊妹群,综合考虑到它的保存时代、生活习性、骨骼特征等,研究者将那一物种定名为日行中新猛鸮,意指来自中新世的鸮形目猛禽。
相关专家介绍,日行中新猛鸮是中国境内所发现的第一件保留无缺的中新世鸱鸮类猫头鹰化石。该研究不只为我们重建了猫头鹰昼-夜行性的演化汗青,还为晚中新世青藏高原周边的古生态,以及古北界鸟类的区系演化供给了新的证据。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1192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