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嘴鹬 李东明摄
本年10月,中央播送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推出的《寻找勺嘴鹬》出格节目,持续3天聚焦江苏盐城便条泥湿地停止曲播,引发社会各界普遍存眷。
同期,COP15期间由红树林基金会(MCF)申报的“拯救勺嘴鹬”项目入选“生物多样性100+案例”,为庇护那种心爱的小鸟又迈出有力的一步。
那种小鸟到底有何出格之处?为了庇护勺嘴鹬,各方做出了哪些勤奋?如何才气更好地庇护以勺嘴鹬为代表的迁移鸟类?让我们从认识勺嘴鹬动身吧。
自带“饭勺”的珍稀小鸟“鸟如其名”,勺嘴鹬有着像勺子一样小小的嘴,觅食时老是不断地摆布摆动小脑袋,那也是在天然察看时区分它与其他小鸟更大的特点。
勺嘴鹬是小型涉禽,体长只要14-16厘米,除腹部的白色外,其他处所羽毛颜色偏暗,整体觉得和麻雀差不多。别看它小,蕴含的能量却非常惊人。勺嘴鹬对繁衍地要求极为苛刻,几乎只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的海岸冻源地带繁衍,每年8月前后会分开出生地,飞越北冰洋、大西洋和承平洋,前去东亚和东南亚地域过冬,9、10月份会抵达江苏盐城东台便条泥湿地暂时修整。那期间是不雅鸟喜好者不雅测勺嘴鹬的更佳期间。之后它们再向南飞,到更温暖的东南亚地域过冬。
勺嘴鹬是地球上最濒危和稀少的鸟类之一。全球可繁衍的勺嘴鹬数量约为210-228对,且每年以26.4%的速度削减。记者曾有时机在便条泥湿地察看鸟类,在漫山遍野类似的鸟群中寻找一只勺嘴鹬,颇有些大海捞针的意味,若没有专业人士指点,通俗人是无法一睹其风度的。
2008年IUCN红色名录将勺嘴鹬庇护现状由濒危(EN)提拔到更高濒危品级——极危(CR)。因而,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将其列为滨海湿地保育的旗舰物种,具有严重庇护和象征意义。
从勺嘴鹬动身,庇护中国湿地要庇护好勺嘴鹬那一濒危又心爱的物种,我们能做的有良多。
为了实现“降低以勺嘴鹬为代表的迁移水鸟面对的威胁”那一目的,红树林基金会在勺嘴鹬全球最重要的停歇地和换羽地——便条泥成立工做站,鞭策互花米草治理和720亩飞腾位栖息地成立与科学办理。2020年秋季,在那里不只记录到勺嘴鹬80只(占全球种群数量的16%),还不雅测到国度一级庇护动物、IUCN红色名录濒危物种小青脚鹬1150只,刷新了全球对其种群数量的记录。红树林基金会还开通了勺嘴鹬庇护联盟官方微博,向公家传布并科普以勺嘴鹬为代表的迁移水鸟庇护工做。
2020年,红树林基金会与多个国际组织合做,在俄罗斯勺嘴鹬繁衍地开展人工繁衍,增加种群数量;撑持勺嘴鹬更大越冬地——缅甸Montana湾的鸟类查询拜访。因为国际化的视野和奉献,红树林基金会正式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留鸟迁飞区伙伴协定成员。
在江苏盐城,红树林基金会与盐城湿地珍禽国度级庇护区屡次合做,开展面向中小学教师、沿海湿地庇护区及湿地公园宣教人员的“湿地教育-学校课程”专业培训,为宣教人员和教师赋能,搭建多方沟通、交换的平台。
2020年,红树林基金会推出了中国第一本湿地教育中心建立指南——《中国湿地教育中心创建指引》,指南借鉴国际先辈经历、连系中国国情,努力于鞭策中国湿地教育专业化开展。
庇护从教育起头天然教育是科普鸟类常识,向广阔公众传布生态庇护理念的重要手段,红树林基金会以位于深圳市的福田红树林天然庇护区和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为依托,面向社会开展天然教育活动,让广阔市民尤其是中小学生走进红树林、走进湿地,在城市中就能深切感触感染天然。
福田红树林天然庇护区很出格,它是全国独一一个位于城市中心的天然庇护区,如许的区位前提使受寡不消分开城市即可深度体验天然教育活动。别的,红树林天然庇护区也是深圳现存的最完好、最原生态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在庇护区里有良多生态监测活动和生态修复功效,好比鱼塘革新、外来入侵动物办理等生态庇护案例。
2019年起头,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福田区科学手艺协会、广东内孤立福田国度级天然庇护区办理局与红树林基金会合做开展“福田区中小学生红树林科普教育项目”,方案在工做日开展湿地教育课程。
项目为差别年龄段的学生们设想了差别的课程,目前包罗适用于1-3年级的“走进海上丛林”、适用于4-6年级的“鸟儿小管家”、适用于7-9年级的“探秘红树林潮间带”、适用于1-6年级的“寻找红树之旅”和适用于4-6年级的“水活力”5种体验课程。
每个课程都有差别的故事线,例如“鸟儿小管家”课程会帮忙学生们利用千里镜赏识天然界的鸟儿,摸索鸟与情况之间的关系,理解庇护区做为鸟类栖息地的重要性;“探秘红树林潮间带”课程通过带同窗们看望红树林“村子”,领会潮间带的情况特征和常见生物,思虑庇护区变迁史对潮间带生物的影响。
在红树林教学人员的引导下,学生们循着故事线摸索红树林湿地,通过天然察看、天然条记、小组协做等多种形式,在满足差别年龄段学生的户外摸索与体验需求的同时,领会湿地庇护的理念,进步生态环保意识,以至参与到庇护工做中。项目从2019年停止到2021年7月,共开展了102场活动,有4850名师生参与湿地教育课程。(做者 果叮咚 编纂 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