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最早带不对称飞羽的彩虹色恐龙在哪里发现
一件产自河北青龙的侏罗纪中晚期带羽毛恐龙化石表明,对于飞行至关重要的不对称飞羽在大约1.6亿年前已经出现,比之前的发现提早了至少1000万年,且首先出现在带羽毛恐龙尾部,而不像现代鸟类那样同时出现在尾巴和翅膀上。
由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胡东宇、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牵头的研究团队通过对这件化石两年多时间的研究,发现了一个和鸟类亲缘关系很近的恐龙新属种,并将其命名为巨嵴彩虹龙。巨嵴彩虹龙与此前发现的著名的赫氏近鸟龙同属近鸟龙类,代表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带羽毛恐龙,为复原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月15日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美国、比利时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的这一最新科研成果。
巨嵴彩虹龙近乎完整的骨架周围清晰地分布有羽毛印痕,它的尾羽羽轴两侧的羽片是不对称的,这使它成为迄今最早的具有不对称飞羽的动物,把不对称飞羽的出现时间提早了至少一千万年。据胡东宇教授介绍,不对称飞羽是现代鸟类用于飞行的典型特征,因此巨嵴彩虹龙尾巴上不对称飞羽的发现充分表明,其当时已具有辅助飞行特征甚至能力。“而其前肢上的飞羽却几乎是对称的,表明不对称飞羽可能首先从尾巴上演化出现,说明尾巴对于飞行起源至关重要。”胡东宇说。
科学家在巨嵴彩虹龙化石头颈部、胸部以及尾基部等处的羽毛中发现了之前从未发现过的一种色素体,因此推断它的相应部位很可能有非常鲜艳的羽色,并进而将其命名为彩虹龙。
此外,在巨嵴彩虹龙拇指上还发现了目前已知最早的小翼羽,即现生鸟类拇指上着生的一簇对鸟类慢速飞行和着陆时起重要作用的小飞羽,表明这种羽毛的演化在1.6亿年前的近鸟龙类中已经发生。同时,它有一个比德国始祖鸟的尾巴还要大的芭蕉叶状尾扇,这在同时代近鸟龙类中从未发现过。首次证实1.6亿年前带羽毛恐龙的飞羽已经像现生鸟类一样,发生了由羽轴到羽枝再到羽小枝的二级分化。
我国科学家在鸟类起源研究方面成果丰硕。2009年,胡东宇、徐星研究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有关赫氏近鸟龙的研究成果, 在鸟类起源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轰动世界。专家认为,此次巨嵴彩虹龙的发现,意味着1.6亿年前多种似鸟恐龙同时出现,很可能是恐龙向鸟类转化的一个关键时期。
我国地大物博,什么都有的。
我国发现迄今最早带不对称飞羽的彩虹色恐龙有何意义
我国科学家发现一个和鸟类亲缘关系很近的恐龙新属种——巨嵴彩虹龙。该发现为复原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多个重要信息,首次证实了对于飞行起源至关重要的不对称飞羽毛在大约1.6亿年前已经出现,且首先出现在尾部,而不像现代鸟类那样在尾巴和翅膀上。巨嵴彩虹龙与此前报道的赫氏近鸟龙同属近鸟龙类,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长羽毛恐龙,为羽毛的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此次发现的巨嵴彩虹龙也是已知最早拥有彩虹色羽毛的恐龙。
巨嵴彩虹龙标本保存在两块对开的石板上,近乎完整的骨架周围清晰地分布有羽毛印痕。科学家研究发现,与之前发现的近鸟龙一样,巨嵴彩虹龙的前、后肢上也都附有长长的飞羽。但与之前发现不同,巨嵴彩虹龙前肢骨骼,比已知近鸟龙其他类群的相对短,而前肢附着的飞羽却明显长。这说明巨嵴彩虹龙采用了与近鸟龙其他类群不同的方式来增加翼面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