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褐飞虱发生严重,农友说20天就要收割,还需要喷施农药吗?白背飞虱若虫和褐飞虱若虫的区别

admin|
138

水稻褐飞虱发生严重,农友说20天就要收割,还需要喷施农药吗

我们要知道褐飞虱是一种非常厉害的迁飞性害虫,这种害虫是能够大面积摧毁水稻的,并且它的危害相当的大。一般它们爆发的季节都是在夏末或者是秋天马上要结束的时候,尤其是这段时节,阳光正好又没有雨水的侵扰,它们很容易成群结队的大规模爆发。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南方或者是沿海的一些农村,就曾经爆发过大面积的褐飞虱虫害,它们甚至侵害了上万亩水稻田,造成绝收的惨况使当地农民的损失惨重,所以一旦遇到这种虫害我们还是要用农药进行喷杀,只有这样才能够阻止虫害的发生。

但是在喷农药之前,我们也要观察天气的变化,如果天气逐渐的变冷甚至出现早晚温差比较大的迹象,那么我们还是应该先不要喷洒农药,因为褐飞虱对于温度是很敏感的,温度过低它们一定会进行迁徙,或者是雨季到来也会成群结队地飞走。

所以说如果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是可以不喷洒农药的,但是天气如果没有任何变化,我们还是需要喷洒农药自己除害,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喷洒农药以后,因为还有20多天就要收割水稻了,我们一定要留意农药残留,如果在这期间造成农药残留度过高,那么就要用其他药物进行弥补,以免有毒的农作物流入市场造成更大的伤害。

总而言之一句话,一旦发生虫害在没有受到大规模侵害的时候,还是应该去观察一下,而不是盲目的喷洒农药。因为毕竟要到收割期了,农药残留这件事情非同小可不能因为怕受经济损失,而伤害到别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水稻的食品安全。

白背飞虱若虫和褐飞虱若虫的区别

稻田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差异 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均属同翅目飞虱科,均为迁飞性害虫。在稻田中常混合发生,我国对两种飞虱的监测调查方法相同,防治工作中所选择的药剂种类、施药技术大致相当,习惯上统称为稻飞虱。然而,褐飞虱与白背飞虱是两种不同种的昆虫。两者在为害特点、发生规律、生物学特性以及抗性发展程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正确分清两种生物的差异性,对防治药剂的适当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在为害特点上的差别: 白背飞虱,学名Sogota furcifera Horvath。以成虫和若虫群栖稻株叶鞘下部刺吸汁液,造成稻叶叶尖褪绿变黄,严重时全株枯死,穗期受害还可造成抽穗困难,枯孕穗或穗变褐色;秕谷多等为害状。 褐飞虱,学名Brown rice planthopper。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茎基部刺吸汁液,并产卵于叶鞘组织中,致叶鞘受损出现黄褐色伤痕。轻者,水稻下部叶片枯黄,影响千粒重;重者,生长受阻,叶黄株矮,茎上褐色卵条痕累累,甚至死苗,毁秆倒状,形成枯孕穗或半枯穗损失很大。 白背飞虱相对褐飞虱来说为害位臵相对较高。即白背飞虱喜欢在叶鞘下部为害,而褐飞虱在稻株茎基部为害。 二、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在发生规律上的差别: 白背飞虱初次虫源由南方热带稻区随气流逐代逐区迁入,其迁入时间一般早于褐飞虱,一年发生4~1l代不等。成虫具趋光性,趋嫩性,生长嫩绿稻田,易诱成虫产卵为害。一般初夏多雨,盛夏干旱的年份,易导致大发生。在水稻各个生育期,成、若虫均能取食,但以分蘖盛期、孕穗、抽穗期最为适宜,此时增殖快,受害重。 褐飞虱在我国广大稻区的初次虫源均随春夏、暖湿气流,由南到北逐代逐区迁入。长翅型成虫具趋光性,闷热夜晚扑灯更多;成、若虫一般栖息于阴湿的稻丛下部;成虫喜产卵在抽穗扬花期的水稻上,产卵期长,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 白背飞虱相对褐飞虱来说发生时间要早。白背飞虱在分蘖盛期、孕穗、抽穗期发生较严重,而褐飞虱在抽穗扬花期发生较严重。三、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在适宜温度上的差别:白背稻虱相对褐飞虱的温度适宜范围较大,在30℃高温或15℃低温下都能正常生长发育,但对湿度要求较高,以相对湿度80—90%为适宜。褐飞虱喜温暖高湿的气候条件,在相对湿度80%以上,气温20—30℃时,生长发育良好,尤其以26—28℃最为适宜。温度过高、过低及湿度过低,不利于生长发育,尤以高温干旱影响更大,故夏秋多雨,盛夏不热,晚秋暖和,则有利于褐飞虱的发生为害。 四、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在越冬区域上的差别: 白背飞虱耐寒力较褐飞虱强,越冬地区范围稍广。海南岛南部和云南最南部地区为终年繁殖区。褐飞虱终年繁殖区:北纬19℃以南的海南省南部。少量越冬区:北纬19-25℃之间,又以北纬12℃左右以南为常年稳定越冬区。 五、白背飞虱与褐飞虱在抗性发展上的差别: 抗药性方面褐飞虱明显高于白背飞虱,白背飞虱目前在我国尚未发现有明显的抗药性。褐飞虱在我国相对抗药性较高,特别是对吡虫啉类药剂较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