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的历史沿革?中外友谊事件

admin|
128

泉州港的历史沿革

泉州港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世界千年航海史上独占400年鳌头的“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 绸之路起点”,名气遍布全球。《马可波 罗游记》里认为可以与亚利山大港齐名,甚至更加宏伟。正是这座港口,宋元时期给泉州带来了“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造就了泉州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造就了这座古城,促成了整座城市多元的文化。 早在公元6世纪的南朝,印 度僧人拘那罗陀于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和陈文帝天嘉六年(565年)两次到泉州,在泉州西郊九日山上翻译《金刚经》,后由泉州乘船到棱加修国(今马来半岛)和优禅尼国(今印度)。随着中国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泉州港的海外交通日益繁荣。唐代,泉 州与广州和扬州等,并称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大港口。唐王朝特在泉州设参军事,管理海外交通贸易事宜。唐代来泉州贸易的外国商人主要是阿拉 伯和波斯人,还有东南亚以及印 度、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人。7世纪初,阿拉 伯正式派遣使节来中国,随后来者日多。“至武后时(684~704年),阿拉 伯人经商于广州、泉州、杭州诸良港恒数万”。 当时泉州港也因“南海蕃舶”常到,而“岛夷斯杂”,出现了“市井十州人”的盛况。为了表示对外商的关怀,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特下令保护广东、福 建的外商,规定“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五代时,泉州为闽国辖地,闽王王审知很重视海外贸易,“招来海中蛮夷商贾”,泉州的海外交通得到进一步发展。五代后期,泉州扩大了城市范围,并增辟了道路和建置货栈,以适应海外交通贸易发展的需要。 宋元两代,中国东南地区是亚洲海洋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以泉州为中心的航海贸易为龙头,与亚洲海域“北洋”、“东洋”、“西洋”实现了连接与互动,形成了东方世界的海洋经济圈。 宋时泉州与国外往来的有70余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交通畅达东、西二洋,东至日本,南通南海诸国,西达波斯、阿拉 伯和东非等地。进口商品主要是香料和药物,出口商品则以丝绸、瓷器为大宗。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立市舶司,嗣后又设来远驿,以接待贡使和外商。为鼓励海外交通贸易,宋代的泉州市舶司和地方官员,每当海舶入港或出航的季节,特为中外商人举行“祈风”或“祭海”活动,以祝海舶顺风安全行驶。元代,泉州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至近百个,其贸易范围仍以通西洋为主,相对稳定的航线大抵与宋相仿。当时泉州港是国际重要的贸易港,也是中外各种商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经泉州港进口的香料有58种,宝货珍玩12种,工业原料27种,纺织品19种,金属物9种,器用品6种,副食品7种。经泉州出口的丝绸织品54种,陶瓷器41种,金属、杂货和药物63种,远销到64个国家和地区。元朝后期泉州莆田出现亦思巴奚战乱,泉州港在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衰落。元末至正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泉州发生一起持续十年之久的战乱,史称亦思巴奚战乱,或“亦思法杭兵乱”。《八闽通志·至正近记》和《福建通志·元外纪》记载尤详。这场战乱,不仅重创了泉州、兴化一带的社会经济,更导致当时世界最大港口泉州盛极一时的海外贸易大幅衰落, 泉州海外交通中心地位的打击更为严重,泉州海外交通从此走向衰落。此外,战乱还进行民族仇杀等,泉州伊斯兰教也渐渐衰退。进入明代,泉州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但由于明政府施行了严厉的“海禁”,限制泉州港只通琉球,使泉州港对外贸易受到极大限制。成化十年(1474年)市舶司移设福州,泉州的来远驿也随同市舶司废置,标志着泉州港外贸地位的下降。清代,在清初战争和海禁、迁界的影响下,泉州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港口的繁华已烟消雾散。 1949年后,由于海峡两岸的对峙和紧张的军事形势,泉州港于1957年关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泉州在原有基础上重建港口。1980年,泉州港务管理局成立;1983年1月1日,泉州港正式恢复对外籍船舶开放,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24个对外开放港口之一。现已建成19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新增吞吐能力200万吨,另有在建泊位7个,其中包括万吨级系泊浮筒2组,万吨深水泊位1个,5000吨级泊位2个,3000吨级泊位2个,年通过能力300万吨。为适应石油中转业务,在肖厝港区正在建设10万吨级石油专用码头。 泉州港主区 的泉州湾污染很多 为了提高港口通过能力,泉州港的部分通海航道已被打通,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接待万吨级海轮的历史,港口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港区必备的设施已配套,建有20万平方米的仓库堆场,开通了海岸电台,形成了无线有线通讯网络。港作船舶以及各种类型起重机械相继投产使用。兴办和发展集装箱运输,开辟泉州至香港及泉州至日本集装箱航线,1989年,港口吞吐量为112万吨。现已建成投产泊位7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9个,年设计吞吐能力8780万吨,包括集装箱169万TEU,初步形成了以泉州湾为中心港区、大中小码头泊位优势互补、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功能比较齐全的港口体系。泉州港现拥有仓库总库容量为38725平方米;油库25座,总容量为811350立方米;堆场338000平方米。泉州港与台湾隔海相望,距高雄港165海里,距基隆港152海里,距台中港105海里,距澎湖马公港仅90海里。 2012年,泉州港跨入亿吨大港,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泉州港在跨入亿吨大港行列的同时,“小三通”也取得长足进展,货运量94.99万吨,位居福建省第一。 2012年9月25日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中国质量发展论坛”上,国家质检总局授予泉州港为中国首批54个世界卫生组织口岸核心能力达标口岸之一。 2015年泉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224121亿吨,增长9.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201.51万TEU,增长6.9%。

中外友谊事件

再现敦煌魅力——大型舞剧《大梦敦煌》创作演出侧记本报记者 马振华 敦煌是一个谜,是一个梦,是一个永远捉摸不透的智慧结晶。 二十年前,舞剧《丝路花雨》以敦煌壁画上的舞姿为蓝本,用优美的舞蹈语言讲述了一个中外友谊的故事,成为二十世纪华人舞蹈经典。面对世纪之交,迎接西部大开发,甘肃如何立足本土文化,光大西部灿烂的文化艺术,省会兰州再次把目光定在敦煌,确定创作大型舞剧《大梦敦煌》。为此,他们提出“做西部文章,创国内一流”的创作原则,并将此重任交给了组建不久的兰州歌舞剧院。《大梦敦煌》用现代文明人的目光重新诠释以敦煌为代表的古丝绸之路的人文景观,谱写了一部恢宏的历史诗篇。 该剧取材于敦煌莫高窟、月牙泉,通过展开男主人公莫高和女主人公月牙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揭示中华民族对美、对爱、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不惜献身的崇高精神,以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信念。 为了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的任务,在组建创作班子前,兰州市副市长马琦明指出:要打破常规,走出封闭,吸收国内优秀人才参与创演,形成“强强联合”;要尊重创作,尊重艺术,让艺术家发挥潜力,各级领导不能参与剧本讨论和定稿。 北京舞蹈学院编导、教授陈维亚,作曲家张千一,剧作家赵大鸣,舞台美术家韩春启等应邀加盟《大梦敦煌》创作。广州军区歌舞团著名舞蹈演员刘晶和北京舞蹈学院著名舞蹈演员刘震也应邀担任剧中男女主角。他们同兰州歌舞剧院创作人员一道五下敦煌,六易其稿,完成四幕舞剧构架,今年2月进入紧张排演。 4月24日晚,首都中国剧院内,座无虚席。高大的舞台上,矗立着一个“真实”的莫高窟,在灯光变幻下,道士王圆篆在洞窟中清理被风沙剥蚀的残垣断壁,偶然敲开了藏经洞的大门。二十世纪,世界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文化奇迹,就这样不露声色地显现在世人的面前。五万余卷珍贵的历史文献、精美绝伦的中古时期绘画、刺绣、雕塑、佛教文物,扎扎实实、厚厚重重,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讲述着一部演绎了千年的故事…… 一阵热烈的掌声,将还沉浸在剧情中的兰州歌舞剧院院长苏孝林等主创人员惊醒,演出成功了!观众掌声长达15分钟,一些专家学者赞叹:这是甘肃继《丝路花雨》之后的又一经典剧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说,我要向全体演职人员深深鞠一躬,感谢他们向全国人民献上了一出精彩的舞剧。这是西北人民、甘肃人民向全国人民献上的一颗宝珠。 6月中旬,是中国敦煌藏经洞发现暨敦煌学创立百年纪念,《大梦敦煌》将在莫高窟前实景演出。届时,它将与莫高窟、月牙泉、鸣沙山融为一体,舞剧的悲情故事和精彩画面将成为敦煌宝藏生动的一部分。中国舞剧史上新的一页,世界舞剧实景演出新的一页将在不寻常的莫高窟前揭开!南朝梁武帝时,有 一个印度高僧名叫拘那罗陀,中名真谛。”泛大海来中国时,道经兹寺,因取梵文 ,译正了义”,在九日山翻译了《金刚经》。现在西峰还有一埠盘石,据说是当年 译经之处,人称之为“翻译石”。 九日山上还存不少骚人墨客的真迹石刻。有唐代高僧无等禅师“泉南佛国”的 题刻(现存题刻为元至正十年奉政大夫监郡契玉立重刊),宁代蔡襄、朱熹等人的 遗墨。古人用“山中无石不刻字”之语来评点九日山,颇能概括其貌。人们到此如 临一座巨在的书法展览馆,又像置身于天然的文物渊薮。真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 九日山的西峰绝顶有一尊大石佛,高4.5米,宽1.5米,袒胸盘坐于莲花座上, 气势雄健,为北宋初陈洪进所倡刻,已有千年的历史,是泉州最早的石刻造像艺术 珍品之一。该石佛与山上的祈风石刻,同时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